领导干部要善于察群言、聚众智
察群言、聚众智,自古及今都是为政之道。早在三国时期,诸葛亮在其兵法著作《便宜十六策·视听》中就说:“为政之道,务于多闻,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,谋及庶士,则万物当其目,众音佐其耳。”
在革命战争时期,贺龙同志总结我军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时说:“除了靠我们部队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勇敢精神而外,主要的就是靠了个‘大家想办法,人人出主意’的军事民主。”
察,《说文解字》注:复审也。贾谊《新书·道术》曰:“纤微皆审谓之察。”其本意是仔细看,细致深刻地观看。
察,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调研方法,能够从“群言”中发现问题,找到症结,汲取智慧和营养。
察是一种心态,要虚怀若谷,态度诚恳。“群言”是来自各方面的声音,有的委婉,有的坦诚,还有的是反对意见。想察纳雅言就需要有宽阔的胸襟,拿出诚恳的态度,与人平等交流,这样才能让人敞开心扉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
倘若摆出一副居高临下、颐指气使的傲慢态度,不仅听不到真实的声音,还会让人心生反感,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,就达不到“察”之目的。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:“察,不是一般的察言观色,而是要虚心体察,这样才能从群众中吸取智慧的力量。”
察是一种姿态,要俯下身子,眼睛向下。王充《论衡》有云: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。”一项政策制定得怎么样,落实得好不好,有哪些盲点、堵点、难点,基层群众看得最清楚,感受最深刻,也最有发言权。
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俯下身子、放下架子,下定“眼睛向下”的决心,深入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、群众家中,听取各方面意见,立体式进行分析、三思而后行,防止自以为是、一得自矜。
察是一种常态,要勤于调研,“多沾泥土”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“传家宝”,但要传好、用好,非下一番苦功夫、真功夫不可。为治理好兰考的风沙,焦裕禄到现场查风口、探流沙,走访灾情;为改变东山的面貌,谷文昌下乡和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;为带领百姓走上致富路,黄文秀挨家挨户走访,和群众一边干农活,一边商量脱贫计策⋯⋯
实践证明,基层是智慧的“富矿”,群众中有成千上万的“诸葛亮”,勤下基层,脚上“多沾泥土”,总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。
“积力之所举,则无不胜也;众智之所为,则无不成也。”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,永远是我们鲜活思想的源泉。常察群言、广集众智,虚心向群众请教,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善于从“不同意见”中找准问题的症结,我们就没有什么疑惑解答不了,没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,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。
作者:徐荔
文章来源: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2023年5月22日,原标题“察群言 聚众智”;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“前线理论圈”
责任编辑:林苗苗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更多精彩视频
请关注我们
推荐阅读
点个“在看”
鼓励一下小编呗~